5月11日,浙江省海鹽縣海利循環產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篩選非PET材質的塑料瓶。與其他塑料材質相比,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有較好的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因此常用于制作耐用瓶子、堅韌纖維、安全食品包裝以及醫療用品等產品,被廣泛應用于生活和工業領域。
“這一袋可以換兩包濕巾!”周末的一個清晨,北京怡心公園,拿著宣講冊、穿著綠馬甲的尹濤接過人群里遞來的十幾個外賣餐盒,完成了一次“交投”。作為成壽寺街道可回收物中轉站站長,他從去年開始在這個位于北京南二環邊的社區公園定期做外賣餐盒回收活動。活動現場印著“盒聚變”字樣的綠色條幅,吸引了不少周邊居民前來一探究竟。尹濤與其他宣講員耐心地向大家解釋,這些廢品商不收的外賣垃圾,現在是他們要回收利用的“資源”,可以當場換成禮品,其中就有用回收后的外賣餐盒再造而成的中性筆、熒光筆與筆盒。
2023年10月,為進一步加強北京的塑料污染治理,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與負責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的北京城市管理委員會開始試點將外賣餐盒作為垃圾分類中的可回收物進行規模化回收利用,尹濤負責的宣講收集活動就是其中教學一種探索模式。在此之前,根據《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導目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目錄》),外賣餐盒雖為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但由于往往沾有污漬,被建議歸為其他垃圾,作焚燒或填埋處理。
按照新的試點方案,一部分外賣餐盒將進入新的處理流程,以實現其再生價值。它們會被統一運往可回收物中轉站暫時儲存,等積累到一定數量,再被送至市郊的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經過專業處理后賣給以廢棄塑料為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企業,“變身”為家教服裝、手機殼、購物袋和各種文具再次進入消費市場。
事實上,外賣餐盒所經歷的這趟旅程,也是2021年《目錄》里認定的廢紙、廢塑料瓶、教學場地廢金屬等可回收物的基本處理方法。
從傍晚開始,成壽寺街道的可回收物中轉站進入一天中最忙的時段。城市生活垃圾存在早、晚兩個投遞高峰期,回收人員通常在傍晚至深夜回到中轉站集中交卸一天收集的可回收物。紙板、書本、易拉罐、泡沫等物品的回收價格從每公斤0.1元到10元不等。粗分好的可回收物按照分區被依次卸下后,再由各個區域的專員進行細致分類。例如,礦泉水瓶和洗發水瓶雖然都是塑料,但前者常為PET材質,后者多為HDPE材質,所用的材質不同,在回收用途上九宮格也有所差異,需要在中轉環節分開儲存。
分布在城市各個街區的中轉站,是可回收物從每家每戶的垃圾桶走上循環系統的“第一站”。但是出于環保的目的,中轉站的規模往往較小,能儲存的“資源”有限。相比之下,位于市郊的分揀中心面積大多在1萬平方米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工廠”。 每天,源源不斷的運輸車輛將數十噸可回收物運往這里,經過拆包、分揀、壓縮、打包等環節后,送到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實現“變廢為寶”。
位于浙江杭州一家紡織企業的展示大廳里,大衣、家紡、玩偶等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它們都是由再生紗線制成的。在這家企業的工廠里,每年約有100億只廢棄塑時租場地料瓶走上“重生之路”,它們先是被切碎成小塊,經過加熱熔化變為一團液態滌綸,再通過特殊的噴絲頭,像制作棉花舞蹈場地糖一樣被拉出細細的纖維。經過拉伸、冷卻,最終被剪成長度合適的再生紗線,成為紡織品的原材料之一。這些再生紗線還曾被用于制作足球世界杯的球衣,登上過國際舞臺。
根據2022年4月發布的《中國塑料污染治理理念與實踐》國家智庫研究報告,2021年中國廢塑料材料化回收量約為1900萬噸,材料化回收率為31%,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74倍,并且實現了100%本國材料化回收利用,回收與再生利用產能和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從事廢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企業數量超過1.5萬家,為約90萬人創造了就業崗位。
在這條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的再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是參與者。經過尹濤和同事們的科普,越來越多居民開始主動保存、清洗外賣餐盒,為下一次的投遞活動作準備;隨著炎熱的小樹屋夏天即將來臨,那些人們喝完后丟棄的飲料瓶,也將走進各個城市的可回收物倉庫,進入下一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