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灣心靈

台灣心靈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去九宮格私密空間開_中國網

admin, July 10, 2025

日前,走進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新河鎮灰埠小學,紅瓦白墻的教學樓在綠樹掩映下格外亮眼,嶄新的塑膠跑道上,個人空間孩子們奔跑嬉戲,笑聲此起彼伏;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一應俱全,窗臺上擺放著學生們精心呵護的綠植,處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很難想象,這所“小而美”“小而特”的鄉村學校,曾經也面臨著設施陳舊、資源匱乏的困境。它的蝶變正是青島平度全力推進鄉村教育振興的生動縮影。

硬件設施的改善,是鄉村教育發展的基石。平度市深知這一點,投入30多億元實施鄉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從老舊的校舍到嶄新的教學樓,從簡陋的食堂到干凈衛生的標準化廚房,從坑洼不平的操場到設施齊全的運動場,每一處變化都是對鄉村孩子的關愛。投入300教學場地萬元扶持新河鎮、明村鎮兩個省級“強鎮筑基”試點鎮,著力補齊14所中小學教學、生活和安全等辦學短板。如今的鄉村學校,不再是教育發展的“洼地”,而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樂園。“我們所做的努力就是為了讓學生們生活得更加舒適、學習得更有動力、精神上更加富足。”灰埠小學校長付學敏說。

當硬件設施煥然一新后,如何讓優質教育資源真正“活”起來?平度市走出了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子。作為青島地區率先實現公辦學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的區域,目前已組建了31個教育集團,惠及學生10余萬人。在這一模式下,城區優質學校與農村學校結對共建,不僅送教師、送課程上門,更打破了城鄉教育的壁壘。集團內鄉村成員學校的教師感慨:“教育集團的成立為我們鄉村學校帶來了太多好處,能讓孩子們得到像城里學生一樣的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讓鄉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優質教育的溫度。

集團化辦學讓資源流動起來,而管理模式的創新則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動能。平度市積極探索開展“一長多校”管理模式和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創新實踐工作。在做好布局調整“減法”的同時,不斷做好辦學條件、教學質量、服務水平提升的“加法”。目前,全市九年一貫制學校達8所。這些創新實踐,打破了傳統教育管理的束縛,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讓鄉村學校的發展更具活力與潛力。

硬件與管理齊頭并進,軟實力的提升同樣不容忽視。在持續提升硬件實力的基礎上,平度市將目光聚焦于內涵式發展。建立教研員幫包制,發揮“市級教研”的靶向引領作用,開展“訂單式”精準培訓;350名學科名師扎根鄉村薄弱學校,培育農村種子教師近500名投身薄弱學校、薄弱學科建設。同時,不斷優化鄉村干部教師配備,在評先選優、職稱晉升、教師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讓鄉村教師留得住、教得好。這些舉措,為鄉村教育發展筑牢了人才根基。

教育振興,德育先行。當硬件、管理、師資都得到提升后,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平度市通過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機制”,找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的“六個途徑”,打造了一批特色鄉村學校。明村小學構筑“梓園”課舞蹈教室程場所,讓學生從課堂走進充滿“泥土味”的大自然;麻蘭小學全面推進信用校園建設工作,將“君子”特色教育融入誠信校園建設,傾心打造“1237”誠信體系。一個個特色鮮明的教育品牌,構建起全環境育人體系,為鄉村學生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青島平度,鄉村教育不再是教學被遺忘的角落,而是充滿希望的田野。從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到集團化辦學的資源共享;從管理模式的創新突破,到軟實力的穩步提升;從特色德育的深入開展,每一步都走得扎實有力。

“未來,平度將全面推進鄉村教育振興五大攻堅任務,聚力抓實教育教學、隊伍建設、校園安全,讓更多鄉村‘苔花’在教育的陽光下,綻放出牡丹般絢爛的光彩。小樹屋”平度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姜云普說。

bni [db:标签]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2025 台灣心靈 | WordPress Theme by Superb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