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重慶市綦江區隆盛鎮振興村“有‘Li’小院”迎來了奈李豐收的季節,漫山的果香為盛夏增添著絲絲甜蜜,從山間采摘歸來的村民臉上掛滿了笑容。
“有‘Li’小院”是振興村依托當地的李氏家族為主的聚居地,以10至30戶左右的農家小院為基本單元,探索出共謀共商共建共發展的鄉村基層治理新路子。
有“Li”提升精氣神 基層治理無難題時租空間
近期雨水多,總能看到小院居民李光模夫婦忙著把院壩里的積水掃干,“這樣老年人走起來方便。”李光模笑著解釋。他們的舉動贏得了鄰居們的夸贊,其中就包括小樹屋71歲的王先榮。但半年前,這兩家人還在為一塊豬圈地的歸屬扯皮,見面互不搭理。
作為鎮里“有‘Li’小院”項目的試點,“小院院長”駐村第一書記高雷找來紙質依據,請來楊朝全、封尊全等村里的老支書、老社長多次調解,兩家才勉強和解。“小院建設需要每一個‘你’參與。”高雷說,只有每位居民參與進來,“小院”才會真正共謀共商共建共發展。剛調解完,兩家人的氣還沒消。“但他們慢慢就好了”,高雷笑著說。通過小院組織的多次有“Li”活動,兩家人的接觸增多。今年端午節,王先榮和李光模一起包粽子,協作中開始相互搭話。
現在,“尊老愛幼有美德,鄰里謙讓講道德;移風易俗久久功,日子有望月月紅;美麗庭院共參與,鄉村振興同受益……”在“有‘Li’小院”,三歲的小朋友都能哼出來這首朗朗上口的院規民約版“新童謠”。
“以前,我們不愿意摻和村里的事,出力不討好。自從小院實行積分獎勵以來,大家都爭著作貢獻,賺積分上光榮榜。”封尊全笑著說。
據了解,自從小院建立以來,通過積分獎勵機制,讓居民自發實現言行“有禮”。現在小院路燈亮了,荒地變成了花園,吵嘴的現象少了,大家相處也更和睦了。2023年以來,該院落累計兌換積分獎品600余元,獲評優秀戶3戶,“十星級文明戶”1戶,最美庭院1個,最美家庭1戶,最美鄰里1人。
有“Li”創新產業鏈 賦能經濟發展
“如今在家門口領著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還可以陪伴家人,我感覺很踏實很安心!”45歲的小院居民李良才是共享空間李子基地的一名工人,談起返鄉務工,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振興村發展了3000余畝李子基地,李子是村里規模最大的產業。剪枝、拉枝、采摘、包裝,基地用工需求非常高。為了讓李子樹成為“搖錢樹”,“有‘Li’小院”結合村里的產業發展,通過禮(李)賢講臺宣講隊開展產業技術培訓,讓村民變身擁有一技之長的能人。
“通過培訓,我現在已經是李子基地長期聘用的技術工人,圍著李子樹‘轉’,干技術活,掙錢比以前容易多了!”李良才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他的務工收入已有2萬多元。
據統計,振興村以九宮格“蜜李花溪和美振興”為主題,積極推動產業創新,認證“綦江奈李”“甘溪蜜李”“九甜李”等品牌17個。通過舉辦綦江區“春季賞花教學節”“李子采摘節”等活動,年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常年帶動當地村民務工60余人,僅“有‘Li’小院”就超過20人,務工人員年收入平均增加3000元以上。與此同時,吳超、高飛、唐玉恒等居民返鄉創業,發展李子林下種植、養殖,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又進一步帶動上百戶居民增收。
“我們以打個人空間造有‘Li’小院為契機,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凝聚人心發展生產、整治環境、和睦鄰里,效果明顯。”隆盛鎮黨委書記陳安平告訴記者,“小院+”模式吸引了不少鎮村來此“取經”,聚會接下來,隆盛鎮將進一步激活基層治理“新引擎”,讓小院成為基層黨建的有力載體,聯結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紅線,以服務群眾實效打動人心、溫暖人心、贏得人心。(鄭薏琳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